so米直播

图片
  • 区县分析
奉化区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 奉化区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4-09-26 17:01
来源: 综合处
阅读次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村养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我局组织开展农村养老情况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1家农村敬老院、2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对11个村开展问卷调查,共获得村干部调研问卷22份,60周岁以上村民调研问卷119份。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村干部卷:本次调查对象中,村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人,村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11人,村务专职工作者6人。

    村民卷: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2.9%,女性占57.1%;分年龄看,60-69岁占比79.0%,70-79岁占比14.3%,80-89岁以上占比5.9%,90岁以上占比0.8%;从健康状况看,健康占比38.7%,基本健康占比55.5%,长期有病或残疾,但生活能自理的占比5.8%,生活不能自理的无。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养老意愿

    1.“自我照顾型居家养老”为目前主要养老模式。从问卷中“目前居住方式”来看:与老伴和子女居住较多,住养老机构的无。有82位老人“与配偶同住”(占68.9%),有22位老人“与子女同住”(占18.5%),有12位老人“独居”(占10.1%),有1位老人“子女外出,照顾(外)孙辈同住”(占0.1%),有1位老人“与父母亲等长辈同住”(占0.1%)。从“您目前生活上主要有谁照料?”这个问题来看,90个老人选择了“身体还好,不需要照料”(占75.6%),14个老人选择了“身体不太好,但只能靠自己”(占11.8%),9个老人选择了“配偶”(占7.6%),5个老人选择了“儿女”(占4.2%),1个老人选择了“保姆”(占0.1%)。

    2.大部分农村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调研结果显示,63.0%的农村老人不愿意到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最主要是不愿意离开居住多年的住宅,担心在养老机构里住不惯(有51.3%的人选择),他们觉得在家里生活更加自在,能够与熟悉的邻里和环境相处。其次,担心在养老院得不到好的照顾(有29.4%的人选择)。还有部分老人担心费用太贵,怕负担不起(有31.1%的人选择),他们觉得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较低,不会给子女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

    3.“年轻”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更高。分年龄组来看,60-69岁的老人愿意到敬老院养老的占比为43.6%,70-79岁的老人愿意到敬老院养老的占比为11.8%,80岁以上老人愿意到敬老院养老的占比为12.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年轻”老人可能更容易接受新的养老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他们认为到机构养老可以获得较好的社交和多元化的服务。

    4.超一半老人对自身未来养老存在忧虑。调研结果显示,47.9%的老人对自身未来养老问题毫不担心,这表明这部分老人可能出于自身的经济状况、家庭支持等方面对养老充满信心;49.6%的老人有些担心,这说明接近一半的老人对未来养老存在一定程度的忧虑,但不是很担心;2.5%的老人非常担心,比例较小,但也反映出仍有一小部分老人对养老问题极度焦虑。

    5.依靠养老保险成多数老人眼中最好的养老方式。调研结果显示,43.7%的老人认为“依靠社会养老保险”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之一,这反映出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老人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保障作用;26.1%的老人选择“依靠自己”,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老人相信自身的能力和积累,这体现出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可能反映出对其他养老方式信心不足。16.0%的老人选择依靠子女,说明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仍被视为养老的依靠之一,但比例相对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当前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子女外出打工和经济压力大等。14.3%的老人选择依靠储蓄,这部分老人可能更注重个人的财务储备来保障晚年生活。

    6.农村老人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养老金为最主要收入来源。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每月收入水平在1000元以下的有21位(占17.6%),在1001-3000元的有82位(占69.0%),3000元以上只有16位(占13.4%),农村老人的收入水平相对偏低。收入来源最主要为养老金、其次是自身积蓄、务工务农和子女资助。从问卷调查来看,选择养老金和养老保险金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老人有103个(占86.6%),选择自身积蓄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老人有53个(占44.5%),选择务工务农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老人有41个占(34.5%),选择子女资助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老人有31个(占26.1%)。

    (二)农村现有的养老模式和发展情况

    1.居家养老是奉化区最主要的农村养老模式,也符合目前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意愿。政府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升级,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急等多样化服务。比如,奉化区通过建立“中心食堂+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送餐入户”的多层次助餐服务体系,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部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还提供上门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2.农村住宿制养老机构覆盖程度低,日间照料供给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村干部调查问卷反映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方面,0个村有住宿制养老院(老年公寓),6个村有老年食堂助餐点(占比54.5%),6个村有老年活动室(占比54.5%),4个村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占比34.6%)。说明住宿制养老院(老年公寓)在农村中覆盖率很低,老年食堂助餐点和老年活动室的覆盖率相对较好,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覆盖率略低。

    3.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总体获认可,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在农村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上,45.5%的村干部认为本村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很好,50.0%认为质量一般,这表明养老机构整体服务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

    4.基础养老服务普及度较高,医疗康复需求较难满足。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方面,村里有提供家政服务和生活照料的覆盖率较高(占81.8%),说明这两项服务在农村地区较为普及。有提供精神关爱(占36.4%)和送餐服务(占36.4%)的占比相对较低,可能意味着在精神关爱和餐饮配送项目方面覆盖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提供医疗康复的(占9.1%),覆盖率很低,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以更好地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

    三、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一)养老金保障不足

    尽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村老人较高质量的生活需求。部分农村老人年轻时主要以务农为生,没有稳定的工作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意识不强或缺乏相应的条件,导致养老金账户金额有限。从问卷和居家养老服务站走访调研中也反映出农村养老金水平普遍较低。74.8%的受访老人最希望政府在农村养老方面做的就是提高农村养老金待遇。高达81.8%的受访村干部认为提升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养老补贴对于更好地赡养老人行之有效,这表明提高养老补贴对于改善农村老人生活状况被寄予厚望。

    (二)医疗支出等经济负担比较重

    随着年龄增长,农村老人患病几率增加,医疗费用支出成为较大的经济负担。而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和范围有限,一些慢性疾病、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对于农村老人来说压力较大,可能会使他们因担心费用问题而延误治疗。55.5%的受访老人表示医疗保健支出是生活主要开支之一。47.9%的受访老人选择了“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扩大特殊病种保障范围”是他们最希望政府在农村养老方面做的。

    (三)养老机构运营存在诸多难点

    在这次实地调研中,我们走访了兴化村和西谢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从中发现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难点。一是老年食堂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兴化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因菜品新鲜,口味较好不仅吸引了本村老人就餐,还吸引了附近好几个村老人要求搭伙,因此现在配有专人负责送餐服务,这也使各项成本增加。该居家养老服务站目前运营良好,但村书记坦言,该老年食堂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补贴运营,由于用餐收费低、人工薪酬高和市场机制普遍缺乏,运营老年食堂资金压力较大。西谢村的村干部和乡贤为了保障该村的老年食堂良好运营每年也是捐款捐物。二是场地资源有所限制,为老服务场所供给不足。两个村的书记均表示他们之所以能办好居家养老服务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有一个相对较为合适的场地,但由于场地规模的局限性,无法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他们指出其他部分村因场地面积有限,导致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存在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等问题。

    四、关于农村养老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农村养老保险水平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如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向农民普及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政策内容、缴费方式和待遇领取等知识,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和积极性。二是优化保险制度设计。适当提高养老金待遇的计发标准和调整机制,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等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优化农村医保政策

    一是进一步推动大病保险制度。加大对农村大病保险的投入力度,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上限。当农村老人身患重大疾病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补偿。二是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范围,尤其是针对农村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和重大疾病。例如,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门诊治疗费用,适当提高报销额度,减轻患者长期用药的经济压力,还有希望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品能够纳入报销目录,为农村老人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的同时降低他们的自付费用。

    (三)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要素投入

    一是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场地和设施建设。深入掌握各个养老机构具体规模和运行情况,合理规划布局,做好资源整合利用,对于运营成熟且有改造扩建需求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在土地申请批复及资金等各项政策上给予倾斜。针对部分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现状,可依托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造等工作因地制宜进行补足。二是强化多元发展,全面支撑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探索构建涵盖政府财政补贴、社会资本和公益慈善等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一方面,适当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从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和扩大补贴对象等多方面增加投入;另一方面,综合运用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公益慈善力量积极在农村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养老产业。鼓励镇、村里的热心人及商家等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助老服务。